English

社会别抹煞孩子的天性

1998-03-23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吴雅丽 我有话说

也许因为是母亲,中央电视台“焦点访谈”节目主持人、全国政协委员敬一丹平时采访时对有关孩子的话题格外关注:“每天我都收到大量观众来信,我总是挑那些笔迹稚嫩的先看。我觉得孩子们给我写信,一定有紧要的话说。”

日前,轮到她接受记者采访时,敬一丹谈的最多的还是关于孩子的话题。她说前不久接到一个孩子这样一封信:“阿姨,今年春节,爸爸只给我放了两个半天的假,一个半天给姥姥,一个半天给奶奶。其他几天连同整个寒假,爸爸规定我每天必须要看10个小时的书。我觉得太累了!”敬一丹委员至今谈起来耳边好像还能听到孩子沉重的叹息。“我不仅要问一下这位父亲,你每天能坚持看10个小时的书吗?孩子在这种心态下看书,会感到读书是一件乐事吗?”敬一丹委员说,这不是一个孩子的个别现象。你看,每天早上当大人还在睡懒觉时,街上已经晃动着孩子的小小身影;每天晚上家长坐在沙发上悠闲地看着电视节目时,孩子们还伏在灯下苦读……。她曾问一个低年级小学生觉不觉得苦,孩子“成熟”的回答让她大吃一惊:现在多吃点苦,为的是将来不受苦。儿童不会说儿童的话,可爱的天性荡然无存,多么可怕。

那天政协小组讨论会,敬一丹见管教育的韦钰委员就坐在对面,忍不住又为孩子说话了:现在的教学是不是有问题,有些孩子平时说话很生动,可是一写作文,就八股套。写校园,先写校门什么样,再写东北角有什么,西南角有什么,四个角写完了,最后再添上一句,我们的校园多美丽。我看了一下,全班写得都差不多。我说,你们能不能就写对校园感受最深的一点呀,学生说,老师要求这样写的,那样写就不能得五分。韦钰很认真地在本子上记下了她的意见。

敬一丹说,孩子的天性中蕴含着十分宝贵的创造性,千万要珍惜它,保护好它。一个人失去创新,就不会有太大的发展,一个民族失去创新,就不会有太大的希望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